第十三章:贫民(1/2)
首相无名上任初,曾着手推行过“保障平民就学”、“扶贫济困奖学金”等利民政策。这笔庞大的资金,全给他手底下的帮众和依附他的门阀势力吞没,以致人才流通管道严重受阻,同时也意味着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平民就此永无出头之日。
索卡尔,这个人口总数不满4亿的国家,却有3亿多的“低等工”(收入微薄的工人)。当中多数人秉性纯良,刻苦耐劳,质朴厚道。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岗位,他们的工作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外国劳动者,工资待遇也不比国外差。
那为什么他们会收入低,生活远远不如外国工人呢?是税收太高吗?显然不是,无名推行的税收制度放眼世界都是值得称颂的。他组建的官府,把税收融入民众的日常消费中,买卖双方兼收,正常合理。
真正的病因在于,拥护无名首相的帮派份子和家族门阀私下捣鬼:凡是国内的重要路段,比如城市中心、美食街、购物街,通往医院、公务单位的道路,皆有他们巧立名目设下的“收费站”。一条生意兴隆的步行街,每公里便要加收三次费用,“保护费”,“卫生管理费”,连“精神文明费”这种项目他们都想得出来。
该国劳工除非足不出户,否则通常只能求得温饱。工人阶级辛勤劳动的果实被剥夺,难免心存不甘,积压久了就发牢骚、表不满,这便等同于耻辱跟叛逆。帮会见不得工人组织抗议游行,哪有火苗,立即扑灭。带头的工人会被混混围堵痛殴,拖到私设的刑堂“再教育”。
刑堂内有专门灌输思想的“专家”,每日给“患者”电击一次,早晚背诵一遍“人伦大义”,直到体会何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狗不嫌家贫”、“给帮会出力是理所当然的”。不想遭此待遇的人,唯有一日三餐嚼着粗粮、啃咸菜,在漫无天日的社会环境下辛苦卖力。
工人们省吃俭用,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在离工地较近的地方,一圆齐家欢聚之梦?个别人家,若要辅育后代便需耗尽毕生积蓄。祖辈有读书出人头地的例子,没读书的父母将希望寄托予后代。
他们厚望成龙成凤的子女入校后,十之七八加入帮派,反过头来欺负自己人,实打实的为虎作伥。学校的老师内疚不已,越教越心虚。学生越学越笨越叛逆。
可怜的父辈,教子无方不说,假如不幸因工作遭致病灾,轻则被高昂的“过路费”盘剥至积蓄无存,重则家毁人亡。三口之家千斤担:如此诚惶诚恐的生活、兢兢业业的工作,终生劳苦换来的不过是世代无尽的穷困窘境,叫人情何以堪?
凌晨2点,一脉跟查尔斯一行四人来到贫民窟的一家老旧旅社落脚。这里出入皆不用登记身份证,因此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