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又过了两日终于等来了一个不下雨的天气,顾青决定今天出府试着去找一下外祖母家住的杨柳巷。
顾青这几天除了翠儿也多认识了几个小丫鬟,从小丫鬟的口中得知,这杨柳巷在江洲城北,距离陆府所在的华清街有一个时辰的脚程。
顾青现在身无分文,连衣服都是陆府给的,自然没有银子雇车,所以顾青准备吃了早膳就早点出发。
陆府的早膳食是小米粥和鳝鱼包子外加一碟爽口小菜,顾青吃了一碗粥两个包子感觉自己吃的很饱了才放下碗筷,她需要食物来支持走路一个时辰的体力。
吃完饭陆青一路打听往城北走去,这江洲城处于大夏东南沿海。
此地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商贾荟辏,经济发达,虽然最近流民每天都在增加,但是大多数本地人的精神面貌还是非常不错的。
忽略那些最近涌进来的流民,江洲城还是一副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并且江洲还是一个商贸港口城市,这也是当初顾厚朝愿意举家搬至江洲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里的老百姓其实比大多数地方的人都富裕,这些流民大多数还是有安家立命的本钱的。
等朝廷的赈灾银子一到,根据受灾的不同程度,朝廷会下发赈灾银子,家园被毁的朝廷也会给他们分到附近乡里批一块宅基地,若是手上有银子的完全可以重新买几亩田地。
再不济的府城旁边的富人地主的庄子上佃几亩薄田,总之只要熬到水灾过去,一切都还可以从新开始。
顾青边走边细细观察,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
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景色的。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如果顾青要长久的生活在大夏朝那么江洲实在算得上是个好地方。
向北一路走了近一个时辰,终于到了杨柳巷,顾青对这里一点印象都没有,她最后一次来江洲是6年前。
这时看到巷子里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提着篮子从院子里出来,看这架势是出去买菜,顾青上前一步说到。
“婶子麻烦您,问个路,请问这杨柳巷张家是哪一家?”
“杨柳巷就一家姓张,往东走不拐弯路口第三家就是,姑娘你是他们家亲戚吗?”
“是的婶子。
“是来奔丧的吧?”
“什么,奔丧?”
“哎呦,姑娘你还不知道呀?他们张家这几天在办丧事呢,他们家老太太前几天去了。”那妇人一边上下打量着顾青一边说道。
“去年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会就去了。”顾青赶紧问。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