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翻点老底(1/2)
在村主任田再生赶回来之前,就让我这个混蛋毛根结合大红介绍的情况,先翻翻张野果和皮家的老底吧。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张野果在河这边勤爬苦干,从办加工厂到小卖部,基本衣食无忧。皮大海他爹瓜皮帽在河那边挖沙石兼卖水泥逐渐赚得钵满盆满的,在河对面开发区买地修了一幢小洋房,让皮大妈专门过去带孙子皮大海。后来选村主任,财大气粗的瓜皮帽居然在干瘦的张野果面前败下阵来,觉得很没有颜面,就把分包的地送给别人耕种,举家告别了松林湾,而且发誓不再当农民、不再回来。皮家子子孙孙不用再种地,算是我们那个地方最先发家致富的人。不久瓜皮帽又率先到外地发展,成了在大江大河闯荡的砂石厂大老板,听说还想过回来报效桑梓地改造松林湾的,那时很多村民也盼望着他回来当村长,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不过刚刚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就英年早逝,留下年纪轻轻的皮大海在江湖上独自闯荡。
不久,由于耕种艰难,大家纷纷把天圣山的荒地和果园交给张野果的哥哥张野山集中看管。那时,天圣果也赚不到什么钱,张野山根据当年的收成适当的给大家分点果子或利润。后来由于儿、女读书实在缺钱钱,张野山只好跑到附近乡镇企业去打工挣钱,就把天圣山果园交给张野果看管。当时,村上准备紧跟外县在天圣山大面积进行黄桃种植,由于张野果兄弟坚决不许毁坏天圣山南坡,挖掉天圣果,黄桃产业没有推行下去。幸好,没过几年,外县的黄桃产业因发展得过多过滥而遭受了致命打击,天圣果业才得以保留下来。
到后来,农民越来越不好当。天气越来越怪,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农产品有效价格越来越低,农民负担越来越重。以前随便种点什么,都会收获很多,到后来无论种什么,都有点入不敷出,好像什么都不敢种,种什么都不合适。那时的农民最没有存在感,既缺乏经济上稳定的来源和收入,更缺乏安全保障和心理上的安慰,当然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自主精神的释放,在黑夜中逆流而上,在乱云飞渡中逆生长,挣脱被人掌控的命运之绳四处闯荡。所以一批又一批的人逃离了故土,涌向了沿海和城市。
当其他村民还在大规模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玉米等粮食作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时,张野果就在考虑带领村民转向。当选为村支书后,虽然熟悉的人还是习惯称他为张野狗,但这条野狗还很有世界眼光,嗅到了农业即将转向的味道。他告诉大家,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粮肉成本越来越低,国内粮食种植成本高、价格低,靠种粮食和喂猪挣不到啥钱了,希望大家能及时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但很多群众还是转不过弯来,害怕不种粮食就会被饿死,不喂猪就没有肉吃,就一根筋地坚持着种下去喂下去,直到种得一贫如洗、喂的猪蚀本也卖不出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