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男人两杆枪(1/2)
提着大包小裹走出装备部,林怀文这才明白科长所谓的“让他满意”是什么意思。
一件崭新厚实的军大衣,两双牛皮鞋,两双套棉的牛皮靴子。
此时是1952年,三大改造还没开始。受到十数年来战乱的影响,农作物产量极低。由于没有足够的棉花产量,军大衣可遇而不可求,在当下绝对算是稀罕物件。普通老百姓身上的破棉衣打着一个又一个难看的补丁,往往已经穿了十多年都舍不得扔,等到实在烂的不行了,再把棉花掏出来改成被褥。
即便是福利待遇比较好的保卫科,军大衣也只有队长以上才有资格领取,普通干事只有春夏两季的制式服装。
直到七十年代往后,共和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升,军大衣才终于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手一件的御寒宝物。
(几代人的付出,才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实属不易。军大衣去年年底火过一阵,已经是年轻一代复古的另类时髦了。)
这些服装倒是其次,真正最让林怀文心喜的,还得是腰间枪套里的那把手枪。
目前共和国干部分为二十四个行政级别,轧钢厂正副厂长分别是11、12级干部,处级保卫科的刘志成是13级干部。而林怀文此时也已经不再是普通干事身份,尽管级别不高,但高低也算是个干部。
这个时代的枪支管理不算太严格,持有市级人闵武装部签发的执照即可。保卫科职员在岗都得携带步枪,但下班后便得交回装备部统一管理,以免发生意外,枪支落入外人手中。
作为第十小队队长,林怀文现在有资格额外佩带一支手枪,并且可以自由携带,不用每天交还装备部。
老蒋溃逃台蛙前曾经大搞破坏,当时的重点设施都被炸成废墟,所有的兵工厂都需要重新兴建。此时的共和国生产能力有限,枪支大多都是从战争年代缴获来的,型号五花八门,手枪就更是参差不齐。去年在毛子专家的帮助下成功仿制出了51式手枪,但性能并不算出众。
轧钢厂保卫科的手枪库存并不多,寥寥十几把,并且型号各异,质量也难以保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