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狗踩在地上都被烫得撒丫子飞奔。碧蓝的晴空,没有一丝云彩,只有一轮炽热的太阳挂在高空。
杏花村已经连着半个月没有下雨了,原本郁郁葱葱,青翠闪亮的禾苗,此时都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气。
院子里,张老伯望着这极端天气,叹息地摇摇头,据他的经验,这是大旱来临的前兆。
宋伊闻言,担忧地跑到田地一看,原本充盈着水的稻田,此时已经干涸,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皲裂。往年水位一直稳定的杏花溪,如今也降了不少,河中央的鹅卵石河床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傍晚,暑气未消,村民们都自发聚集在宋伊家的小院子,现在宋伊的小院已经替代了大榕树,成了村里商量大事的地方。
“这鬼天气太反常了,往常这个时间已经下雨了。”二柱娘担忧地说道。
现在已到芒种时节,按常理来说雨水增多,是调整农耕的关键节气。如今芒种时期滴水不下,意味着今年将大旱,大家怎能不忧心呢。
“是啊,连杏花溪水位都下降了,过河完全不用走石桥,直接踩滩都可以过。”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非常担心今年稻谷的收成。
宋伊安抚道:“乡亲们,等明天一早,咱们去杏花溪河边转转,看有没有法子能将河水引上来。”
原来杏花溪水位正常的时候,田地和河堤中间有一条土埂路,河面地势相对于农田比较高,村民们在土埂路中间挖了一条暗涵,让河水直接流入早已修筑好的沟渠里,通过沟渠将水引入远方的农田里,待到水满时再将暗涵堵住。
如今河水水面远远低于田地地势,古代又没有水泵水管之类的工具,这可是难倒了宋伊。
众人站在河边的土埂路上,看着日渐干涸的杏花溪和渐渐枯萎的稻谷,忍不住难过地落下泪来。
宋伊无意间说道:“这些河水就这样白白干涸了,太可惜了。”
张老伯忽然想到了一个古老的办法,等到众人离开后,他叫上村里上了岁数有经验的老农民一起,准备研究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一直等到傍晚,宋伊都不见张老伯回家吃饭,她和张大娘在村里找了好一通,最后还是在杏花溪边找到了他们,此时他们正在地上画着什么图案。
“老伯,乡亲们,你们忙了一天了,这是在画什么啊?”宋伊疑惑地看着地上那些莫名其妙的图案。
“妮子,我和乡亲们商量好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拯救稻谷,到时候需要叫上村里的青壮年们一起帮忙。”张老伯擦擦额头上的汗,满意地说道。
宋伊很好奇,遂问到是什么办法,张老伯一边在地上比划,一边给宋伊介绍。
张老伯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远古时期的先祖们研究出来的,所谓的“围堰筑渠”,重点就在这“围堰”上。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