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动工之前,林牧云需要找出最适合搭建水轮车的位置,这位置需要满足以下几点:一,位置够高,架起水轮车之后水可以流到几座山半山腰的位置;二,地基足够牢固,到时候建造的水轮车有七八米高,如果有必要,就需要更大,更高的,地基不够牢固就会出现问题;三,方便搭建渠道,目前找到的作为水渠的材料就是山里的大毛竹,毛竹凿穿,坚实耐用,但是铺设得越远需要的就越多,工程量也越大,这是需要翻山越岭的工程,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就近原则。
林牧云亲自带领李康李优两个师傅去云城内寻了几个对西岭县地质颇有研究的人物,林牧云付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一同前往勘测地形,实地考察之后制定具体方案。
林牧云等人戴着草帽,在西岭县的几座山走了几圈,测算了几个阶梯式瀑布的高度差,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认定,最高处的杜鹃花瀑布和高度次之的回响泉瀑布最为合适。
西边山岭较高些,所以可以在杜鹃花瀑布上方河道西侧搭建直径八米的水轮车,如此可以解决大部分山田的灌溉问题。
而东边山岭比较低,所以在回响泉瀑布上方河道东侧搭建与杜鹃花瀑布处等大的水轮车即可。
确定了水轮车搭建位置,拿出地图作标记,这个工作交给李优。
来到高处俯瞰,根据水轮车搭建位置分析渠道铺设方案。渠道是毛竹制作的,三到四年的毛竹就可以满足目前的需求,毛竹坚硬粗大,山野之中常见,是非常廉价的材料,城里来的师傅说,经过高温滚水处理的毛竹耐久度可以长达六年或者八年,而用于水渠至少也可以用三年。
两年更换一批毛竹,维护成本并不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铺设?显然,很多地方是需要用支架架起毛竹的,支架需要考虑很多问题,风吹雨打这些都是小事,别忘了越州对应的是前世哪里,这地方每年都会有几个台风的。
“越州降雨如何?”林牧云问旁边的几个师傅。
“越州雨水颇丰,每年三月到六月有大雨,九月到十一月也有大雨,六七月份还会有来自南海的大风。”一个师傅回答。
果然和林牧云想的一样,雨带从东南来,导致三月到六月连续降雨,然后雨带北移,依次到达江南、华北地区,随着八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雨带又迅速南撤,导致越州九月到十一月这段时间又是大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以现在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渠道架起之后的加固工作也要做好,不然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就全没了。
当然,加固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算太难,只是问题在于,现在西岭县几座山经历了几个月的干旱,植被大批枯萎,抓地力大大下降,此时若是大兴土木,再度破坏植被,恐怕下一次雨带来临会对这里造成更大的地质灾害,比如泥石流、山体滑坡这些。
下山的时候发现几条村的人又少了很多,听城里来的师傅说逃难的更多了,云城官府派发赈灾粮,没了收成的人都去排队等着救济了。
回到云隐山,林牧云让木匠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前去小院开会。
新来的木匠还没开过会呢,大家坐在一起和少爷讨论问题,人生头一次,非常新鲜,所以他们都表现得非常活跃。
林牧云最先讨论的问题就是未来一段时间云隐山作坊的工作方向,李康汇报的情况是,目前云隐山赶制出来的脱粒机只有四台,已全部被贺村那边的农人租去,还有一台还在组装,也就是说,秋收结束之前,云隐山就有五台脱粒机。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