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国住在大安村南面的一间破旧两层红砖房里,小楼前有个院子,院子里种了一些青椒、茄子和豆角,墙角边堆满了大蒜,屋檐下挂着的也是大蒜。
阮晴然和刘冬林到的时候,钱秀丽正在摘茄子准备做午饭,她看到他们的时候愣了一下。
阮晴然朝她微笑:“秀丽是吧?你爸在家吗?”
钱秀丽回答:“我爸去地里了。”
她说完又扭头对刘冬林说:“你赶紧走吧,让我爸看见你,他又要揍你。”
刘冬林下意识地缩着脖子就要往外走,走了两步,又回头看阮晴然。
阮晴然却没理他,而是随手从墙角边拿起一头蒜,掰开放在鼻子边闻了闻,笑着问钱秀丽:“你家的大蒜种得真好,个头真大,一亩地应该有五千多斤的收成吧?”
钱秀丽点头,有些骄傲地说:“我爸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他侍弄的大蒜,比村里其他家的都要长得好,个头也更大,一亩地能产出近六千斤!”
她说到这里眸光又暗了下来,声音闷了几分:“只是种得再好又怎样?今年种大蒜的人太多,地里长的越多,就越不值钱!现在菜贩子都不来收蒜了,蒜都会烂在地里,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一亩地大概需要三百到四百斤的种蒜,一斤种蒜六块钱,再加上各种肥料,种一亩大蒜光是本钱就至少得两千五,还不算人工,现在一斤蒜两毛钱,按亩产六千斤算,最多也就卖一千两百块,离本钱还很遥远。
更不要说大蒜的生长周期长,从十月份播种,到来年的五六月份才收获,历经大半年,耗费了太多的人工和精力。
阮晴然掂了掂手里的大蒜后说:“地头的大蒜虽然很便宜,但是我来鲁省之前,去过一次复大旁边的菜场,大蒜还要七块钱一斤。”
钱秀丽的眼睛顿时就瞪得滚圆:“七块一斤,这么贵!可是我们现在地里的大蒜才两毛钱一斤啊!他们得赚多少钱啊!”
她在学校念书不逛菜场,并不知道大城市里大蒜的价钱。
阮晴然点头:“把大蒜的头运到菜场,有运输费,人工费,摊位费,每经一道菜贩子的手,他们还得再赚一道钱,蒜价当然不会便宜。”
钱秀丽大学会的是会计专业,这事阮晴然一说她就是明白。
菜在地头都不贵,但是到大城市里的菜场就不便宜,不管是运输成本还是摊位费,都不便宜。
她便动了心思:“我们可以拉一车大蒜到大城市卖,也不卖七块一斤,就卖三四块一斤就好了。”
阮晴然摇头:“这个操作起来比较难,一车蒜拉到大城市,运费至少得三千以上,一车至少运六吨左右,这么多的大蒜运过去之后,放在哪里?在哪里卖?总不能天天拉个小车跟城管打游击吧!”
钱秀丽一想确实是这个理,就算他们知道大城市里的蒜价高,拉一车大蒜去卖也很难卖出去。
她有些泄气。
阮晴然笑着说:“直接拉货去城里卖这是很多年前的方式了,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助农平台也不少,我们或许可以从这方向着手。”
“我今天来,是想先来了解一下我们村里一共有多少滞销大蒜,然后再去找电商平台洽谈卖蒜的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